每年的農(nóng)歷二月初八,是釋迦牟尼佛出家日,值此殊勝日,吃素、念佛廣做功德,回向、祈愿一切有情眾生離苦得樂,究竟圓滿。祈愿佛日增輝,正法久駐,世界和平,國泰民安,眾生解脫!
釋迦牟尼,佛教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是古印度迦毗羅衛(wèi)國凈飯王之子,姓喬達摩,名悉達多。釋迦牟尼,意譯“能仁寂默”,也是“釋迦族的圣人”之意。釋迦牟尼出生、出家、成道與涅槃的具體時間,經(jīng)典以及相關史書記載不一,或以為佛陀降生于公元前六二三年,二十九歲出家,三十五歲成道,說法四十五年,八十歲時(即公元前五四三年)涅槃。漢傳佛教、南傳佛教記載不同,中國有些史書記載,佛陀誕生于周昭王二十四年,涅槃于周穆王五十三年,距今已有三千多年。
我國一般認為,農(nóng)歷二月十五日是釋迦牟尼佛涅槃日,四月初八日是佛誕生日,臘月初八則是佛成道日。至于佛出家日,據(jù)《景德傳燈錄》記載:“《普耀經(jīng)》云佛初生剎利王家,‘放大智光明,照十方世界,地涌金蓮華,自然捧雙足,東西及南北,各行于七步,分手指天地,作師子吼聲,上下及四維,無能尊我者’,即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歲四月八日也,至四十二年二月八日,年十九,欲求出家,而自念言:‘當復何遇?’即于四門游觀,見四等事,心有悲喜,而作思惟:‘此老病死,終可厭離。’于是夜子時,有一天人名曰凈居,于窗牖中叉手白太子言:‘出家時至,可去矣!’太子聞已,心生歡喜,即逾城而去,于檀特山中修道。”后世遂以二月初八為釋迦牟尼出家日,往往會在該日舉行相應法會。
佛陀一生弘化、度眾無數(shù),但也受到外道迫害及各種的災難。根據(jù)《佛說興起行經(jīng)》記載,佛陀歷經(jīng)孫陀利謗佛、戰(zhàn)遮女系盆誣陷、奢彌跋謗佛以及被木槍刺腳、被擲石出血、食馬麥、受苦行、患頭痛、患背痛、患骨節(jié)疼痛等十次災難。其實佛陀的真身是法身,法身無有生滅,佛陀為了度眾,才應現(xiàn)這些災難,主要是為讓眾生明了業(yè)報不失,令生怖畏之心,不再留戀有為色身,而能斷惡行善,獲證永恒法身。
佛陀說法四十九年,到了八十歲仍然孜孜不倦,帶著弟子四處行化傳教;臨入涅槃之際,仍然不舍任何眾生,接受一位一百余歲的外道須跋陀羅成為最后的弟子。佛陀進入涅槃,雖然令弟子們悲痛不已,但是誠如佛陀的教言所說:“要佛陀永久住于世間,這是違背法性的自然規(guī)則。佛陀是宇宙真理的示現(xiàn)者,不能違背法性。”佛陀開示弟子說:“如果你們不能依照我的教言而行,即使我活了千萬年,于汝何用?如果你們能依教奉行,亦如我永久住世。你們要堅定信仰,皈依法,依法而行,不皈依其他;你們要精進修學圣道,解脫煩惱,住心不亂,這才是我真正的弟子。”佛陀明示弟子不要傷心,因為天地萬物有生就會有死,合會必然有別離,這是無常真理的定律。
佛陀最后針對阿難所提出的四個問題,告訴弟子:以戒為師、以四念處安住、以默擯之調(diào)伏惡人、在一切經(jīng)首安立“如是我聞”令人起信。佛陀并再次叮嚀弟子,要常常思慕佛陀的生處、悟處、說法處、涅槃處。最要緊的是,要身常行慈、口常行慈、意常行慈。佛陀進入涅槃,遺體荼毗后,留下舍利八斛四斗和三顆佛牙。舍利被分成八份,由與佛陀因緣深厚的八國各取一份,建塔供養(yǎng)。
佛陀出生在社會階級十分不平等的印度,他敢于向不平等的制度挑戰(zhàn),不只是尊重人權,且尊重生命,更進一步肯定每位眾生都同等尊貴、都具有成佛的性能。佛陀一生四十九年的傳教生涯里,應該得度的已經(jīng)度化,未能得度的佛陀也為他們種下未來得度的因緣。佛陀雖然應身已經(jīng)離開了人間,但是他的慈悲、智慧,他遺留的偉大教理,卻能永傳人間。佛陀是我們?nèi)烁褡罡叩哪7,是我們(nèi)绲膶、人天的師范,更是眾生的救主?/span>
來源于鳳凰網(wǎng)
上一篇:明清石雕佛造像 | 下一篇:寺廟大型花崗巖四面觀音石雕像訂制
版權所有: 福建惠安和之園林古建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閩公網(wǎng)安備35052102000402 閩ICP備202201365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