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是中國傳統(tǒng)的藝術(shù),其承載著人們的信仰。在中國,人們對石雕佛像有著崇高的尊敬和信仰。而寺廟是人們宗教信仰的皈依之地,也是佛教歷史文化的匯聚之所。走進古香古色的寺廟里,我們會看到在寺廟大殿里供奉著莊嚴肅穆的石雕佛像。這些寧靜祥和的石雕佛像可以讓佛教信眾在虛無縹緲的佛教世界里找到精神寄托。每個寺廟的建筑風格與建筑結(jié)構(gòu)都不相同,里面所供奉的石雕佛像身份不同、形象不同、造型也不盡相同。那么寺廟中常見的石雕佛像有哪些?我們又應(yīng)該如何分辨呢?
石雕釋迦牟尼佛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在小乘佛教文化里釋迦牟尼佛就是如來佛。釋迦牟尼佛祖在任何寺廟中都居主體建筑大雄寶殿中,或稱正殿。石雕釋迦牟尼佛像高大,或坐或立或臥,神態(tài)莊嚴肅穆。石雕釋迦牟尼佛像主要分為站像和坐像兩種。細分而來,衍生有太子像、苦修像、說法像、成道像、禪定像、涅槃像等幾種。這些不同的造型都結(jié)合有不同的手印手勢,比較常見的手印有禪定印、無謂印、觸地印、說法印、施愿印等等。
笑口常開的石雕彌勒佛一定可以讓人感覺很親切,彌勒佛是釋迦牟尼未來佛。因為四大天王和彌勒同居在須彌山,在寺廟中石雕彌勒佛大多擺放在天王殿正位。石雕彌勒佛的形象塑像極富戲劇化,多為端坐的胖大和尚,袒胸露腹,大肚子滾圓凸出,喜眉樂目,笑口常開,倍受人喜歡。
各種形態(tài)的石雕菩薩也是寺廟中常見的石雕佛像之一,在中國民眾中影響較深的菩薩有: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音菩薩、地藏菩薩等四大菩薩。他們各有分工各有特點。文殊菩薩表大智,智慧辯才第一,頭頂五髻,騎青獅,持劍,手托蓮花;普賢菩薩表大行,上成佛道,下化眾生,執(zhí)如意或蓮花,咖跌坐在六牙白象上;觀音菩薩表大悲,救苦救難于人間,現(xiàn)33化身,救12種大難,頭頂肉髻,端坐蓮花寶座上,手執(zhí)楊柳枝,左右肋侍善財童子和龍女;地藏菩薩表大愿,教化六道眾生,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
其次,寺廟中常見的石雕佛像還有石雕羅漢塑像,據(jù)說佛教徒修行可能達到高低不同的四種成就,每一種成就叫一個果位。其中阿羅漢果,成就最高,達到了修行的最高境界,得此果位之人,就稱阿羅漢,簡稱羅漢。在大乘佛教中,羅漢品位之上是菩薩,最高是佛。羅漢的任務(wù)是常住人間,護法和弘揚佛教。
除此以外,石雕四大天王也是寺廟中常見的石雕佛像之一,石雕四大天王,又稱四大金剛,分別是東方持國天王,鎮(zhèn)守東勝神州;南方增長天王,鎮(zhèn)守南贍部洲;西方廣目天王,鎮(zhèn)守西牛賀洲;北方多聞天王,鎮(zhèn)守北俱盧洲;佛教王國里的神將,保護四方世界。天王像立在寺廟天王殿中的四方,塑像威武雄壯。
我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雖然地域之間的文化存在差異性,但是人們對于佛教的信仰卻如出一轍。盡管每個地區(qū)的寺廟建筑風格不盡相同,但是寺廟始終都是人們宗教信仰的皈依之地。每個寺廟里常見的石雕佛像幾乎大同小異,唯一的不同就在于人們對石雕佛像的參悟和解讀有所不同,以及石雕工匠們的雕刻技藝不同。就比如南北兩地,天各一方,他們所雕刻呈現(xiàn)出來的石雕佛像就不同,南方的惠安石雕佛像廠不僅注重刻畫石雕佛像的面部形態(tài),讓其保持神行兼?zhèn);更重要的是,南方的石雕佛像廠更注重對石雕佛像神韻的刻畫,讓石雕佛像顯得更加栩栩如生。
上一篇:石雕四大天王寓意風調(diào)雨順 | 下一篇:石雕彌勒佛擺放在寺院里的講究
版權(quán)所有: 福建惠安園林古建有限公司 閩ICP備17004845號-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