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彌勒佛有哪三個形象變化?
- 發(fā)布日期:2017-09-05 11:16
- 閱讀數(shù):
沒有具體了解的朋友肯定以為石雕彌勒佛只有我們現(xiàn)在常見的大肚彌勒的形象,其實不然,石雕彌勒形象共有三個。第一個形象是十六國時期的交腳彌勒菩薩形象。此形象根據(jù)《彌勒上生經(jīng)》所言,他本是世間的凡夫俗子,受到佛的預記,上生兜率天,成為登十地成等正覺的菩薩,演說佛法,解救眾生。
第二個形象在北魏時期出現(xiàn),變化為禪定式或倚坐式的姿勢。這形象依據(jù)《彌勒下生經(jīng)》,說他將由兜率天下到人世間,繼承釋迦牟尼佛,由菩薩變?yōu)槲磥矸稹?/span>
第三個形象從五代開始出現(xiàn),五代后梁時期,江浙一代出現(xiàn)了以契此和尚為原型雕刻而成的笑容可掬的大肚比丘。契此和尚圓寂前,曾留下偈頌:“彌勒真彌勒,化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因此被認為是彌勒菩薩的化身,所以之后彌勒菩薩的雕刻造型就經(jīng)常是一副和藹慈祥、滿面笑容、豁達大度、坦胸露腹的慈愛形象,被世人稱之為笑佛、歡喜佛、大肚彌勒佛。著名楹聯(lián):“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便把石雕彌勒佛的豁達胸襟和樂觀態(tài)度形容得惟妙惟肖、淋漓盡致。他的石雕造像常被禪宗、凈土宗寺廟安置在天王殿中,并慢慢成為定制。很多人都很喜歡最后的這個形象,因為他不再像以前形象那般莊嚴凝重,變得隨和,且貼近生活,還可隨人任意調侃、揶揄。這也就是導致彌勒世俗化的原因之一吧。
返回 | 關閉
上一篇:石雕羅漢的雕刻特點 | 下一篇:為什么有十六羅漢還有十八羅漢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