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彌勒佛的形象十分富有喜感,一副胖和尚的模樣,袒胸露腹,笑口常開的樣子確實很感染人的情緒;人們常親切地稱為石雕彌勒佛為“笑佛”或“大肚彌勒佛”。在寺廟里彌勒佛兩旁常有這樣一副對聯(lián):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常笑,笑世間可笑之人。這副對聯(lián)生動有趣且極富這里,是寺廟楹聯(lián)中的上乘之作。經(jīng)常去寺廟禮佛的信眾一定留意到,樂觀豁達的石雕彌勒佛像通常就擺放在佛寺大門邊,像一位笑迎天下客的長者。
佛寺大門也叫山門,是一間寺廟的門面,也是先入我們眼中的景色;因此大部分寺廟的山門都特別大氣。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寺廟是一個莊嚴肅穆的地方,在寺廟內(nèi)很少有大聲喧嘩的現(xiàn)象,為了緩解人們的拘謹和不安,寺廟總喜歡將笑容滿面的彌勒佛石像,擺放在佛寺大門處,既可以感染人們的情緒,也可以彰顯寺廟喜迎天下客的大度;這也許就是石雕彌勒佛像在寺廟中要面向大門擺放的原因吧。
那么石雕彌勒佛像為什么還要與石雕韋陀像靠背呢?石雕韋陀,又叫韋琨、韋馱天、韋馱菩薩,是南方增長天王手下的八將之一。石雕韋馱是佛國中的“神行太保”,以善走如飛著稱。釋迦牟尼涅槃被火化后,有個“捷疾鬼”突然偷走了釋迦牟尼佛的兩顆牙齒。韋馱發(fā)現(xiàn)后,不禁大怒,急起直追。捷疾鬼雖然又快又靈,但畢竟不是韋馱飛毛腿的對手,終被擒獲。韋馱奪回了佛牙,立了大功,于是石雕韋陀菩薩在寺廟內(nèi)的職責是幫忙打理寺廟內(nèi)務(wù),防止一些對寺廟不利的小人趁虛而入。
同時,在民間也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石雕彌勒佛像與石雕韋馱原來分別是兩座廟的當家和尚。彌勒笑口常開,熱情好客,他的廟里熙來攘往,香火很盛?墒撬芾聿簧,小偷小摸也混跡其中,偷走了廟里的東西。韋馱恰好相反,一天到晚在廟里板著臉,十分威嚴,小偷倒是不敢來了,可是許多香客也被嚇跑了,他的廟里泠泠清清。后來釋迦佛巡視天下廟宇,看到這般情況,就將他們倆“優(yōu)化組合”,讓他們二人共管一座寺廟。彌勒在前面笑迎客人,韋馱則在后面監(jiān)視離寺的壞人,取長補短,通力合作,把寺廟管理得井井有條。
版權(quán)所有: 福建惠安和之園林古建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閩公網(wǎng)安備35052102000402 閩ICP備202201365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