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歷史源遠流長,給我國歷史留下了諸多傳奇與典故。在大乘佛教中有諸多佛和諸多菩薩,在這些眾多神佛菩薩中,有四位菩薩被稱之為佛教四大菩薩,分別為大行普賢菩薩、大智文殊菩薩、大愿地藏王菩薩、大悲觀音菩薩,佛教中的這四位菩薩,分別象征著四種理想的性格,即:愿、行、智、悲。四位菩薩雖然可以騰云駕霧,但也有自己獨特的神獸坐騎。
“愿”指的是象征愿力的石雕地藏王菩薩。大家應(yīng)該都知道,石雕地藏王菩薩的名言“地獄未空,誓不成佛”。佛典載,石雕地藏菩薩在過去世中,曾經(jīng)幾度救出自己在地獄受苦的母親;并在久遠劫以來就不斷發(fā)愿要救度一切罪苦眾生尤其是地獄眾生。所以這位菩薩被認為具“大孝”和“大愿”的德業(yè),也因此被普遍尊稱為“大愿地藏王菩薩”。“地藏菩薩以一頭形似獅子的怪獸為坐騎的,名號曰:“諦聽”。諦聽又稱“獨角獸”,“地聽”,“善聽”,乃九華山鎮(zhèn)山之寶,相傳為金地藏菩薩坐騎。
“行”指的是象征實踐的石雕普賢菩薩,石雕普賢菩薩在華嚴大法會中宣說十大行深誓愿。石雕普賢菩薩是中國佛教的四大菩薩之一,象征著理德、行德,與象征著智德、正德的文殊菩薩相對應(yīng),同為釋迦牟尼佛的左、右脅侍。此外,毗盧遮那如來、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被尊稱為“華嚴三圣”。石雕普賢菩薩的坐騎是六牙白象,是是表菩薩之大慈力。象有大威力,而其性柔順,以象調(diào)順,性無傷暴有大威力如善住龍,意表菩薩性善柔和有大勢,象征力大無比,也就是說,我們行動的時候,一定要堅韌不拔,有大無畏的精神,才能成功。普賢觀經(jīng)曰:“六牙表六度,四足表四如意。”止觀二曰:“言六牙白象者,是菩薩無漏六神通。牙有利用如通之捷疾,象有大力,表法身荷負,無漏無染,稱之為白。頭上有三人,一持金剛杵,一持金剛輪,一持如意珠,表三智居無漏頂。”
“智”指的是象征智慧的文殊菩薩。文殊菩薩作為釋迦牟尼佛的左脅侍,專司智慧,與司“理”的右脅侍普賢菩薩并稱。此外,毗盧遮那如來、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被尊稱為“華嚴三圣”。相傳文殊菩薩的說法道場在山西五臺山。石雕文殊菩薩頂結(jié)五髻,以代表大日五智,手中持劍,表示以智慧為利劍,駕獅子以表示智慧之威猛。
“悲”指的是象征慈悲的觀世音菩薩,石雕觀世音菩薩具有平等無私的廣大悲愿,當眾生遇到任何的困難和苦痛, 如能至誠稱念觀世音菩薩,就會得到菩薩的救護。關(guān)于石雕觀音菩薩的坐騎觀音菩薩坐騎的是金光仙的金毛犼,又名“朝天吼”。 犼,俗稱為望天吼,朝天吼: 犼,俗稱為望天吼,朝天吼,傳說是龍王的兒子,有守望習(xí)慣。龍圖騰是中國漢族人吉祥和權(quán)威的象征。
其實,在大乘佛教中還有許多的菩薩,許多菩薩都有像對應(yīng)的坐騎,這些不同的坐騎分別表象著菩薩的某種寓意。至于每位菩薩的坐騎來源,其中也是有許多奧秘需要我們到佛經(jīng)中去探索和了解的。這些石雕菩薩一般都會做的很細致,擺放在寺廟的大殿內(nèi)。通常情況下,佛教寺院要恭請這樣的石雕佛像應(yīng)該要做好自己的預(yù)算,一般都是四尊一起請;而且含有坐騎的菩薩石雕像在加工制作過程中,難度系數(shù)相對來說會更高,因為通常市面上的銷售價格也相對較高。那么佛教寺廟在下單制作之前要做好攻略,找信譽靠譜和有優(yōu)勢的石雕廠家,這樣做起來就可以事半功倍。
上一篇:石雕五子戲彌勒造型的各種民間傳說 | 下一篇:石雕觀音菩薩頭上為何要頂著一尊佛像?
版權(quán)所有: 福建惠安和之園林古建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閩公網(wǎng)安備35052102000402 閩ICP備2022013653號-1